棉花棒、挖耳棒、髮夾、鑷子、小指頭…你用過哪些工具掏耳朵呢?
到底耳垢是什麼有害物質,讓大家這麼除之而後快呢?耳垢,也就是俗稱的耳屎,是由耳道內死掉的皮膚角質細胞還有腺體的分泌物合在一起,也就是說耳垢的組成成分都是由身體而來的。耳垢一開始是呈現淡金黃色的,之後與空氣接觸,出現氧化、脫水和細菌活動之後而才慢慢變成深褐色。
雖說耳垢是死掉的角質細胞,但並非是沒功用的垃圾,臨床上發現有許多外耳炎的病人都沒有耳垢,因此推論耳垢有抗菌的功用,但可惜的是,病理研究仍未找到耳垢內能夠抗菌、抗黴的成分,因此目前被證實的說法是耳垢與外耳道的毛髮共同作用能夠阻擋小蟲子等異物入侵。
多數人都習慣定期清潔耳朵,但其實我們的外耳道就像是條運輸帶,新生的角質細胞會不斷將老舊的細胞往外推,因此可以說是有自動清潔的功能,如果不當地清潔外耳道,反而可能會將耳垢推得更深,造成耳垢堆積、阻塞外耳道,而且存在耳垢並非疾病,過度地清潔可能會破壞原有的保護力,也可能會因為挖得太用力、太深入而傷害到皮膚或鼓膜,造成外耳道感染或者鼓膜破裂,因此耳鼻喉科醫師或聽力師大都會建議不要自己清潔耳朵。
雖說耳垢有保護作用,且外耳道會自動將耳垢推出,但仍有少數人會因為生理或疾病因素而有耳垢過度堆積的現象,反而覺得搔癢、耳朵腫脹悶塞、疼痛,甚至有耳鳴、眩暈或是外耳道發炎等徵狀,且當耳垢阻塞外耳道時,還可能會影響到日常聲音的聽取,輕則影響高頻聽力,重則連低頻聽力也接連受到影響,此時就是清除耳垢的時機了。
耳垢本身是無害的,甚至有保護耳朵的功用。若不想越挖越嚴重,造成更大的傷害,還是把挖耳這個重要任務交給耳鼻喉科醫師吧!
(原文:2014/2/25 新年大掃除,耳垢除不除?!) https://www.chfn.org.tw/publication/article/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