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聽損名人】黃瑽寧醫師:這是我從未有過的「聲」動經驗
最新消息
黃瑽寧醫師從小就是單側聽損,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左耳的聽力問題,聽課常常很吃力,一個不留神就想打瞌睡,他說有很大部份的學習歷程,都是靠自己唸書來吸收。如今已成為超人氣小兒科醫師的他,希望能將兒時錯過的美好聲音重新找回來,於是開始了一連串聽見新聲音的旅程。
他來到雅文基金會,在聽力師仔細評估後,雅文即刻給黃瑽寧選配助聽器最實用的建議。
一個月後,黃醫師再次回到基金會,他笑著說「現在跟人聚餐、開會,不用再轉右側跟人說話了!」原來,以前黃瑽寧醫師在吵雜環境時,都需要將身體傾向右側,以聽力正常的一耳來與他人對話。
他也大方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聽清楚帶給他的嶄新體驗。熱愛觀看運動賽事的黃醫師,偶而會和朋友一起去運動BAR看比賽。根據過去的經驗,BAR此起彼落的說話聲和碗盤聲,讓他身體必須要非常靠近朋友,才能聽得見對方在說些什麼。一般人的聊天,對他來說變得非常吃力,最後他乾脆專心看比賽,跟朋友間的互動也變少很多。「現在在外吃飯聚餐時,可以不用再挑選位子了,」黃瑽寧說。這是左耳聽清楚之後,帶給黃醫師最大的改變。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一邊耳朵聽不到,那不就代表另外一邊是正常的?為什麼還要戴助聽器矯正?其實,兩個耳朵的存在有其意義,就好像你閉上一隻眼睛會感覺站不穩一樣,單側聽損的人,是幾乎沒有辦法「聽聲辨位」的。
比如說,過馬路時,左邊來車對你按下喇叭,聽力正常的人可以直覺式地反應聲音是從左邊來的,因而下意識地往右側靠。
以黃瑽寧醫師自身經驗來說,過馬路時東張西望、「眼觀四方」早已成為習慣。現在戴上助聽器,他說在出現聲音的一秒鐘後,就「可以區分是左是右」。除了喇叭聲,還有鬧鐘、車聲等,生活中許多細小的聲音,他都可以聽到了。
剛戴上助聽器雖然有些許不適應,但是黃醫師確實體會到,他的生活變得更便利。更多美好的「聲」動體驗,還等著他一點一滴去感受。
他來到雅文基金會,在聽力師仔細評估後,雅文即刻給黃瑽寧選配助聽器最實用的建議。
一個月後,黃醫師再次回到基金會,他笑著說「現在跟人聚餐、開會,不用再轉右側跟人說話了!」原來,以前黃瑽寧醫師在吵雜環境時,都需要將身體傾向右側,以聽力正常的一耳來與他人對話。
他也大方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聽清楚帶給他的嶄新體驗。熱愛觀看運動賽事的黃醫師,偶而會和朋友一起去運動BAR看比賽。根據過去的經驗,BAR此起彼落的說話聲和碗盤聲,讓他身體必須要非常靠近朋友,才能聽得見對方在說些什麼。一般人的聊天,對他來說變得非常吃力,最後他乾脆專心看比賽,跟朋友間的互動也變少很多。「現在在外吃飯聚餐時,可以不用再挑選位子了,」黃瑽寧說。這是左耳聽清楚之後,帶給黃醫師最大的改變。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一邊耳朵聽不到,那不就代表另外一邊是正常的?為什麼還要戴助聽器矯正?其實,兩個耳朵的存在有其意義,就好像你閉上一隻眼睛會感覺站不穩一樣,單側聽損的人,是幾乎沒有辦法「聽聲辨位」的。
比如說,過馬路時,左邊來車對你按下喇叭,聽力正常的人可以直覺式地反應聲音是從左邊來的,因而下意識地往右側靠。
以黃瑽寧醫師自身經驗來說,過馬路時東張西望、「眼觀四方」早已成為習慣。現在戴上助聽器,他說在出現聲音的一秒鐘後,就「可以區分是左是右」。除了喇叭聲,還有鬧鐘、車聲等,生活中許多細小的聲音,他都可以聽到了。
剛戴上助聽器雖然有些許不適應,但是黃醫師確實體會到,他的生活變得更便利。更多美好的「聲」動體驗,還等著他一點一滴去感受。
2018-09-27
延伸閱讀
微聽損寶貝,用對方法,聽說溝通一樣行
2023-03-28
未滿六歲聽損標準放寬! 明年起助聽器補助一耳兩萬《聯合新聞網》
2021-09-07
【微聽損研討會】讓微小的需要被看見 幫助更多微聽損兒
2020-12-31